您好!欢迎来到微端服务平台!
书名
  • 书名
  • 作者
  • ISBN
  • 关键词

生物饵料培养学

作者:成永旭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09812-5 出版时间:2005-08 适用专业:
丛书: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 版面字数:505千字
¥ 52.50
推荐 0
阅读 186
  • 目录
  • 简介
  • 前言
  • 作者介绍

绪论

第一节 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基本概念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定义

二、生物饵料培养学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节 生物饵料培养学产生、发展以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一、微藻培养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二、卤虫无节幼体培养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三、轮虫培养的发展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四、桡足类培养及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五、其他生物饵料的培养和应用

第三节 生物饵料培养学及与其他学科发展的关系

一、生物饵料培养学科发展是应用学科与基础学科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结果

二、与水产动物营养学的关系

三、与环境科学的关系

四、与发育生物学及其他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生物饵料培养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生物饵料培养的中长期目标

二、生物饵料培养的终极目标:微粒饲料的完全取代

复习思考题

第一章 光合细菌的培养

第一节 光合细菌生物学特征

一、光合细菌分类

二、光合细菌的形态结构

三、光合细菌的生理生化特征

四、光合细菌的生态分布

五、光合细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六、光合细菌的营养

第二节 光合细菌的分离、培养与保藏

一、光合细菌的富集分离

二、培养基

三、光合细菌的大量培养

四、光合细菌的保藏

第三节 光合细菌的应用

一、光合细菌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二、在其他方面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二章 微藻的培养

第一节 概述

一、微藻培养的发展概况

二、微藻培养的科技成就

第二节 主要培养种类及其生物学

一、螺旋藻

二、小球藻

三、盐藻

四、栅藻

五、扁藻

六、莱茵衣藻

七、雨生红球藻

八、微绿球藻

九、三角褐指藻

十、小新月菱形藻

十一、牟氏角毛藻

十二、中肋骨条藻

十三、球等鞭金藻

十四、绿色巴夫藻

十五、异胶藻

十六、紫球藻

第三节 微藻的培养方式与设施

一、培养方式

二、培养设施

第四节 微藻培养的工艺流程

一、消毒

二、培养液制备

三、接种

四、培养过程中的日常管理

五、采收

第五节 微藻在一次性培养中的生长特性

一、延缓期

二、指数生长期

三、相对生长下降期

四、静止期

五、死亡期

第六节 影响微藻生长的因子

一、光

二、温度

三、盐度

四、矿质营养

五、酸碱度

六、二氧化碳

七、有机营养物质

八、生物因子

第七节 微藻的培养液配方

一、海洋微藻培养液配方

二、淡水微藻培养液配方

三、微量元素溶液配方

四、维生素溶液配方

五、土壤浸出液

第八节 藻种的分离和保存

一、藻种的分离

二、藻种的保存

第九节 敌害生物的防治

一、敌害生物对微藻培养的危害作用

二、敌害生物污染的途径

三、防治敌害生物的措施

第十节 微藻培养应用实例

一、螺旋藻

二、盐藻

三、小球藻

四、红球藻

五、紫球藻

六、用于生产EPA和DHA的微藻培养

七、底栖硅藻

第十一节 微藻培养的新进展与展望

一、微藻育种

二、微藻细胞的固定化

三、生物反应器技术

四、微藻工业化培养的展望

复习思考题

第三章 轮虫的培养

第一节 轮虫的生物学

一、作为生物饵料培养的主要轮虫种类

二、轮虫的主要特征

三、轮虫的变异

四、轮虫的繁殖习性

五、轮虫的发育

六、轮虫的寿命

七、轮虫的生态条件

八、轮虫培养的饵料

第二节 轮虫的分离和培养

一、轮虫种的分离

二、休眠卵的孵化

三、轮虫的培养方式

四、一次性培养

五、半连续培养

六、大面积土池培养

七、池塘轮虫的增殖

第三节 轮虫的保种和休眠卵的保存

一、休眠卵的诱发

二、轮虫休眠卵的采集、分离和定量

三、轮虫休眠卵的形态和鉴定

四、休眠卵的保存

复习思考题

第四章 枝角类的培养

第一节 枝角类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二、繁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食性

五、生态条件

第二节 枝角类的培养

一、枝角类种的来源

二、小型培养

三、大量培养

四、枝角类休眠卵的采集、分离与保存

第三节 枝角类的营养价值及应用

一、枝角类的营养价值

二、枝角类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五章 卤虫的培养

第一节 卤虫的生物学

一、卤虫的分类

二、卤虫的形态

三、卤虫的发育及生活史

四、卤虫的生殖习性

五、卤虫的摄食习性

六、卤虫对生态条件的适应

七、卤虫休眠卵的形态和生理特征

第二节 我国的卤虫资源量和分布

一、卤虫在自然界的分布与传播

二、我国的卤虫资源

三、国产卤虫的开发利用策略

第三节 卤虫在水产养殖上的应用

一、初孵无节幼体

二、去壳卵

三、卤虫中后期幼体及成体

第四节 卤虫卵的采收和加工

一、采收

二、加工

三、贮存

四、卤虫卵的质量判别

第五节 卤虫的增养殖

一、盐田大面积引种增殖

二、室外大量养殖

三、室内水泥池高密度养殖

复习思考题

第六章 桡足类的培养

第一节 桡足类在水产养殖方面的应用

一、桡足类能提高海水鱼幼体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

二、桡足类提高海水鱼幼体的成活率和促进生长的原因

三、在海水鱼育苗中作为生物饵料应用的桡足类种类

第二节 桡足类的生物学

一、形态特征

二、生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摄食方式、投饵和饵料质量

第三节 桡足类的收集和大面积培养

一、天然桡足类的收集

二、利用池塘培养桡足类和鱼幼体

三、我国池塘施肥培养桡足类的方法

第四节 哲水蚤的集约化培养

一、培养条件和要求

二、培养实例:艾氏剑肢水蚤的培养

第五节 猛水蚤的集约化培养

一、培养条件和要求

二、培养实例:日本虎斑猛水蚤和湖泊美丽猛水蚤的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七章 糠虾的培养

第一节 糠虾的生物学

一、分类

二、形态特征

三、生殖习性

四、生活史

五、生长、蜕皮

六、寿命

七、生态习性

第二节 糠虾的人工培养

一、室外土池培养

二、室内水泥池培养

复习思考题

第八章 淡水钩虾的培养

第一节 淡水钩虾的生物学

一、形态分类

二、生殖结构和繁殖习性

三、发育与生长

四、食性

五、生态条件

第二节 淡水钩虾的培养

一、淡水钩虾的采集

二、淡水钩虾的培养

第三节 淡水钩虾的营养价值与应用

一、淡水钩虾的营养价值

二、淡水钩虾的应用

复习思考题

第九章 水生环节动物的培养

第一节 双齿围沙蚕人工育苗和沙蚕的养殖

一、双齿围沙蚕的生物学

二、双齿围沙蚕的人工育苗

三、沙蚕的养殖

第二节 丝蚯蚓的培养

一、丝蚯蚓的生物学

二、丝蚯蚓的培养

三、丝蚯蚓的利用

复习思考题

第十章 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价和营养强化

第一节 微藻的营养作用

一、微藻的营养

二、微藻对水产动物幼体发育的营养作用

第二节 轮虫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一、蛋白质的营养强化

二、脂类的营养强化

三、维生素和其他营养物质强化

四、轮虫作为鱼虾幼体生物饵料的营养评价

第三节 卤虫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一、卤虫的营养作用

二、卤虫无节幼体的营养强化及其在鱼虾蟹育苗中的应用

三、卤虫的营养价值评价

第四节 桡足类的营养与营养强化

一、桡足类的基本生化组分

二、蛋白质营养

三、脂类营养及强化

四、其他营养物质

五、桡足类作为生物饵料的营养评价

第五节 其他生物饵料的营养价值评价

一、枝角类

二、糠虾

三、其他

复习思考题

附录

一、锦纶筛网新老规格对照表

二、海水相对密度、盐度和波美度换算计算公式

三、本书缩略语

四、本书出现的主要生物饵料和鱼虾蟹的拉丁名和中文名对照表

主要参考文献

本书共10章,系统介绍了水产养殖中比较重要的几种生物饵料,包括光合细菌、微藻、轮虫、枝角类、卤虫、桡足类、糠虾、淡水钩虾、水生环节动物的生物学、培养技术及营养价值评价和营养强化等内容,全面反映了生物饵料培养学的发展水平及研究的新成果、新技术。
《生物饵料培养学》是在全国高等农业院校教材《生物饵料培养》(陈明耀主编)的基础上重新修编而成的。在过去的近10年来,随着水产养殖的迅猛发展,特别是一些经济海水鱼类和虾蟹类的养殖的发展,生物饵料培养技术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和提高,逐步形成了生物饵料培养学相对独立的理论和技术体系,目的是确保培养的生物饵料的规模化和高质化(营养全面,价值高),最大程度满足海水鱼虾蟹幼体发育的需求。本书在原书体系的基础上,主要增加了生物饵料营养价值评价和营养强化一章,其他各章节在原书内容的基础上,更新和增加了大量新的内容,力争使全书能反映本学科最新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本教材主要内容包括不同生物饵料品种的生物学、培养技术以及营养价值的评价,如微藻、轮虫、卤虫、桡足类和枝角类等重要生物饵料品种。本教材适于水产养殖专业的本科教学,同时也适于在水产养殖领域,特别是海水苗种繁育领域从事科研和生产的科技人员作参考。对从事水产动物营养、水环境科学的科技人员,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教材由成永旭教授主编,并负责编写绪论、第六章和第十章。第一章由张德民和蒋霞敏共同编写,第二章由周志刚和蒋霞敏共同编写,第三章由黄翔鹄编写,第四章由陈学豪编写,第五章由黄旭雄编写,第七章由蒋霞敏编写,第八章由侯仲娥编写,第九章由蒋霞敏和陈开健共同编写。全书由成永旭和蒋霞敏教授统稿。厦门大学李少菁教授,上海水产大学梁象秋教授对本教材进行了悉心的审阅和修改,在此表示衷心感谢。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上生物饵料培养学发展很快,书中存在不足在所难免,欢迎广大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05年4月《生物饵料培养》是高等农业院校水产专业“八五”教材建设中的统编教材,重点介绍光合细菌、单细胞藻类、轮虫、卤虫,以及枝角类、桡足类、糠虾类、颤蚓和摇蚊幼虫培养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生产技术。适用于高等水产院校海水养殖专业本科班的教学,教材增加了部分淡水生物饵料培养内容,亦可作为淡水渔业专业学生的参考用书,也可供有关教学、科研和生物饵料培养工作人员参考。本教材由湛江水产学院陈明耀主编,上海水产大学张道南、厦门水产学院王渊源和南海水产研究所陈瑞雯参编。陈明耀编写绪论、第二章细胞藻类的培养和附录;张道南编写第一章光合细菌的培养和第三章轮虫的培养;王渊源编写第五章其他动物性生物饵料的培养;陈瑞雯编写第四章卤虫的培养。由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郑严教授主审,大连水产学院何志辉教授参审。由于编者的水平所限,错讹在所难免,敬请批评指正。
上海水产大学
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