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端服务平台!
书名
  • 书名
  • 作者
  • ISBN
  • 关键词

土壤肥料学(第二版)

作者:吴礼树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5786-6 出版时间:2011-06 适用专业:
丛书: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493千字
¥ 49.00
推荐 0
阅读 654
  • 目录
  • 前言

第二版前言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土壤的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矿物质

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

二、土壤矿物质的组成与性质

三、土壤的颗粒组成

四、土壤质地及其利用改良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一、土壤有机质的特性

二、土壤有机质的作用

三、土壤有机质的管理

第三节 土壤生物与土壤酶

一、土壤生物

二、土壤酶

第四节 土壤胶体

一、土壤胶体的组成及结构

二、土壤胶体的性质

第五节 土壤溶液

一、土壤溶液的组成和提取

二、土壤溶液的特性

三、土壤溶液在土壤-植物系统中的作用

四、土壤溶液的动态平衡及其调节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

第一节 土壤的形成

一、土壤形成因素

二、土壤形成过程

三、土壤剖面

第二节 土壤分类

一、我国现行土壤分类系统

二、中国土壤系统分类

第三节 我国土壤资源分布概况

一、我国土壤分布的自然地理条件

二、我国土壤分布规律

三、我国部分土类的分布和主要性质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土壤的基本性状

第一节 土壤的孔隙性

一、土壤的相对密度和容重

二、土壤孔隙度与孔隙比

三、土壤孔隙类型

四、土壤松紧和孔隙状况与作物生长

第二节 土壤的结构性

一、土壤结构体的类型

二、团粒结构与土壤肥力

三、土壤结构体的形成

四、土壤结构性评价和管理

第三节 土壤耕性

一、土壤物理机械性

二、土壤耕性

第四节 土壤酸碱性

一、土壤酸度

二、土壤碱度

三、土壤的缓冲性能

四、土壤酸碱性对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影响

第五节 土壤电性与离子交换

一、土壤电性

二、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交换性吸附

三、土壤胶体对阳离子的非交换性吸附

四、土壤胶体对阴离子的交换吸附

第六节 土壤氧化还原状况

一、土壤氧化还原反应

二、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与土壤肥力及植物生长的关系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四章 土壤肥力

第一节 土壤养分

一、土壤氮素

二、土壤磷素

三、土壤钾素

四、土壤中的钙、镁、硫和微量元素

第二节 土壤水分

一、土壤水量

二、土壤水的能量状态

三、土壤水运动

第三节 土壤空气

一、土壤空气含量和组成

二、土壤通气性

第四节 土壤热量

一、土壤热量平衡

二、土壤热学性质

三、土壤温度变化规律

四、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其调节

第五节 土壤缓冲性

一、土壤缓冲性的概念和意义

二、土壤的化学缓冲性

三、土壤的物理缓冲性

四、土壤养分的缓冲性

五、土壤对污染的缓冲性

第六节 土壤保肥性与供肥性

一、土壤保肥性

二、土壤供肥性

第七节 土壤肥力因素相互关系

一、土壤肥力与肥力因素

二、土壤肥力因素的相互关系

三、土壤肥力因素协调及调节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五章 土壤培肥与利用改良

第一节 土壤资源的特点与数量

一、我国土壤资源的特点

二、我国土壤资源总面积

三、各土纲的土壤资源比例

四、不同地区的土壤资源

五、耕地土壤资源概况

第二节 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与问题

一、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优势

二、土壤资源开发利用的问题

第三节 土壤保护与合理利用

第四节 耕地土壤资源的培肥与改良利用

一、土壤培肥

二、土壤的改良利用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六章 植物营养与施肥的基础理论

第一节 植物营养的内容与领域

一、植物营养的概念

二、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

三、植物营养学研究方法

第二节 植物的营养元素

一、植物的组成和必需营养元素的概念

二、必需营养元素的分组及来源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一般营养功能

第三节 植物对营养的吸收

一、养分离子向根表的迁移

二、植物对离子态养分的吸收

三、影响养分吸收的因素

四、植物对有机态养分的吸收

五、叶部对养分的吸收

六、养分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第四节 植物对养分的运输与利用

一、养分的短距离运输

二、养分的长距离运输

三、木质部与韧皮部之间养分的转移

四、养分的再利用

第五节 合理施肥的基本原理与技术

一、矿质营养学说与养分归还学说

二、最小养分律

三、施肥中的报酬递减现象

四、作物的阶段营养与施肥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七章 大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第一节 氮素营养与氮肥

一、植物氮素营养

二、氮肥种类与性质

三、氮肥高效施用的原则

第二节 磷素营养与磷肥

一、植物磷素营养

二、磷肥的种类与性质及其有效施用

三、磷肥的施用原则

四、提高磷肥利用率的技术途径

第三节 钾素营养与钾肥

一、植物钾素营养

二、钾肥种类与性质

三、钾肥的有效施用

四、缓解钾肥供应不足的途径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八章 中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第一节 钙素营养与钙肥

一、植物的钙素营养

二、钙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镁素营养与镁肥

一、植物镁素营养

二、镁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三节 硫素营养与硫肥

一、植物硫素营养

二、含硫肥料的种类、性质与施用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九章 微量元素营养与肥料

第一节 硼营养与硼肥

一、植物硼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硼

三、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二节 铁营养与铁肥

一、植物铁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铁

三、铁肥及其合理施用

第三节 锌营养与锌肥

一、植物锌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锌

三、锌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四节 铜营养与铜肥

一、植物铜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铜

三、铜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五节 钼营养与钼肥

一、植物钼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钼

三、钼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六节 锰营养与锰肥

一、植物锰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锰

三、锰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

第七节 氯营养与含氯肥料

一、植物氯素营养

二、土壤中的氯

三、含氯化肥的施用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章 复合(复混)肥料及其他新型肥料

第一节 复合(复混)肥料

一、复合(复混)肥料的概念、标志和特点

二、复合(复混)肥料的生产和质量指标

三、复合(复混)肥料的种类、性质和使用

第二节 叶面肥料

一、国内外叶面肥的发展概况

二、叶面施肥的优越性及局限性

三、叶面吸收养分的机理

四、影响叶面施肥的因素

第三节 微生物制剂

一、微生物制剂的性质及种类

二、微生物制剂的作用

三、我国微生物制剂的发展趋势

四、微生物制剂施用的注意事项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一章 有机肥料

第一节 有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及与化肥配合的效果

一、有机肥料的作用

二、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

第二节 有机肥料的类型

一、粪尿肥

二、堆沤肥

三、绿肥

四、饼肥

五、泥炭及腐殖酸类肥料

六、泥土肥

第三节 商品性有机肥料

一、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现状及前景

二、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类型

三、商品性有机肥料的生产工艺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第十二章 配方施肥及施肥与环境

第一节 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一、配方施肥的意义

二、配方施肥的基本方法

第二节 配方施肥技术环节

一、野外调查

二、田间试验

三、土壤测试

四、配方设计

五、校正试验

六、配方加工

七、示范推广

八、宣传培训

九、效果评价

十、技术创新

十一、测土配方施肥数据库建设

第三节 施肥与环境污染

一、氮素污染

二、磷素污染

三、重金属污染

四、施肥与温室气体

复习思考题

主要参考文献

本人主编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肥料学》,由中国农业出版社于2004年7月出版,已经多次重印。本教材被全国各地涉农院校广泛采用,受到一致好评,2005被评为全国高等农业院校优秀教材。随着学科的不断发展,为了满足新形势下农林院校本科教学改革的需要,更加适应21世纪本科生培养目标,培养造就一批“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专门性人才,由中国农业出版社组织,对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土壤肥料学》进行了修订。本修订版,被教育部批准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为了进一步提高教材的质量,体现教材的代表性,参加教材修订的院校由原来的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长江大学和莱阳农学院6所农业院校扩大为华中农业大学、西南大学、扬州大学、贵州大学、长江大学、湖南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河南农业大学、云南农业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11所大学,修订人员在原来编写人员的基础上也作了一些调整,均为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骨干教师。本教材仍分为12章,第一章由汪强编写;第二章由田应兵编写;第三章由董艳编写;第四章由何方编写;第五章由周卫军编写;第六章由单玉华编写;第七章由吴建富编写;第八章由李絮花编写;第九章由谭启玲编写;第十章由吴礼树编写;第十一章由黄云编写;第十二章由陆引罡和何腾兵编写。初稿完成后,我们组织有关人员进行了讨论,并广泛征求意见,对书稿进行了多次修改,最后由主编及副主编进行统稿和定稿。在教材付梓之际,对关心、帮助和指导教材编写的各位领导和同行表示衷心感谢!吴礼树2011年5月本教材是按21世纪本科生培养目标,为培养造就一批基础厚、能力强、素质高、适应广的专门人才要求而编写的。本教材分别由华中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河北农业大学、安徽农业大学、莱阳农学院、长江大学等院校长期工作在教学第一线,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编写。全书共分12章,第一章介绍土壤的物质组成;第二章介绍土壤的形成、分类与分布;第三章介绍土壤的基本性状;第四章介绍土壤肥力;第五章介绍土壤培肥与改良;第六章介绍植物营养元素的种类、吸收、运输与利用;第七章介绍作物的施肥依据与原理;第八章至第十章介绍植物大量、中量、微量元素营养及其肥料的成分、性质与施用;第十一章介绍复合肥料与其他新肥料品种;第十二章介绍有机肥料。初稿完成后,多方征求意见,编者进行了多次修改,并由主编进行统稿和定稿,并约请华中农业大学刘武定教授对教材进行审定。在教材出版之际,对关心、帮助和指导教材编写的各位同仁表示衷心感谢。吴礼树2004年4月
展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