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微端服务平台!
书名
  • 书名
  • 作者
  • ISBN
  • 关键词

食品感官评定

作者:方忠祥 出版社:中国农业出版社 ISBN:978-7-109-14702-7 出版时间:2010-07 适用专业:
丛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一五”规划教材 版面字数:291千字
¥ 28.5
推荐 0
阅读 117
  • 目录
  • 前言
  • 作者介绍

绪论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定义

二、食品感官评定的起源与发展

三、食品感官评定的应用

第一章 食品感官评定基础

第一节 感觉的特性及影响因素

一、感觉概述

二、感觉的分类

三、影响感官评定的因素

第二节 味觉及食品的味觉评定

一、味觉的产生及其机理

二、味觉的特性与基本味觉

三、味觉感受的变化与味觉间的相互作用

四、食品的理化状态对味觉的影响

第三节 嗅觉及食品的嗅觉评定

一、嗅觉生理及嗅觉理论

二、嗅觉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触觉及其他感觉评定

一、触觉

二、视觉

三、听觉

四、其他感觉及各感官之间的关联

第二章 食品感官评定的基本条件

第一节 食品感官评定员的筛选与训练

一、感官评定员的分类

二、感官评定员的筛选

三、感官评定员的培训

第二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环境条件

一、食品感官分析室的基本要求

二、食品感官分析室的设计

第三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样品

一、样品的制备

二、样品的编码、呈送与数量

三、不能直接感官分析的样品制备

第四节 食品感官评定的组织和管理

一、食品感官评定的组织者

二、食品感官评定的组织形式

三、食品感官评定检验的时间与次数

四、商业化食品感官评定的一般程序

第三章 差别型检验法

第一节 二点检验法

一、二点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二点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二节 三点检验法

一、三点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三点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三节 二-三点检验法

一、二-三点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二-三点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四节 五中取二检验法

一、五中取二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五中取二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五节 “A”-“非A”检验法

一、“A”-“非A”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A”-“非A”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四章 强度评定法

第一节 排序检验法

一、排序检验法适用范围

二、排序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二节 评分检验法

一、评分检验法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评分方法分类和评分标准

三、评分检验法评定过程

第三节 分类检验法

一、分类检验法概念和适用范围

二、分类检验法的评定

第五章 描述分析法

第一节 描述分析法的组成

一、感官特性

二、感官特性强度

三、感觉顺序

四、总体感觉

第二节 描述分析方法

一、风味剖面法

二、质地剖面法

三、定量描述分析法

四、其他描述分析方法

第六章 偏好型检验法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偏好型检验方法

一、偏爱检验

二、偏爱排序检验

三、接受性检验

第三节 偏好型检验的地点

第四节 消费者感官检验中的评定员

第七章 食品感官评定的应用

第一节 新产品开发

一、产品设想构思

二、研制和评定阶段

三、消费者抽样调查阶段

四、货架寿命和包装阶段

五、生产阶段和试销阶段

六、商品化阶段

第二节 产品质量控制

一、产品质量及其特征

二、感官评定与食品质量控制

三、感官评定在食品质量控制中的应用

第三节 市场调查

一、市场调查的目的

二、市场调查的对象和场所

三、市场调查的方法

四、调查问卷设计

第八章 各类食品的感官评定

第一节 酒类食品的感官评定

一、概述

二、葡萄酒的感官评定

三、白酒的感官评定

四、啤酒的感官评定

五、黄酒的感官评定

第二节 茶叶的感官评定

一、审评室的设计

二、审评用具

三、茶叶审评

四、绿茶审评

五、红茶审评

六、花茶审评

第三节 其他食品的感官评定

一、畜禽肉感官检验要点及应用

二、蛋和蛋制品的感官检验要点及应用

三、乳和乳制品的感官检验要点及应用

四、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的感官检验要点及应用

五、食用植物油的感官检验要点及应用

第九章 食品感官评定实验

实验一 四种基本味觉实验

实验二 嗅觉实验

实验三 一种基本味觉的味阈实验

实验四 二点实验法

实验五 三点实验法

实验六 排序实验法

实验七 评分实验

实验八 描述分析实验

实验九 消费者实验

实验十 食品感官评定与仪器分析的关系

附录

附录1 随机数表

附录2 χ分布表

附录3 分布表

附录4 顺序检验法检验表(α=5%)

附录5 顺序检验法检验表(α=1%)

附录6 多重比较中的Duncan表[(,)]

附录7 多重比较中的Duncan表[(,)]

主要参考文献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各高等院校的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陆续开设了食品感官评定这门课程,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已先后出版了多部教材和书籍。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也相继颁布了近20项感官评定的国家标准。目前,食品感官评定不仅在各高等院校相关专业中基本得到了普及,而且在各食品企业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成为了新产品开发、技术改进、质量控制、品质检验及市场调查等工作的重要手段。本教材是在参考了大量国内外经典著作与文献的基础上,结合编者多年教学的实践经验以及对本门学科的理解编写而成的。教材强调了经典内容与现代技术的融合,更注重了理论教学与实际应用的协调,特别是对各种感官评定方法、各种食品感官评定的特点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并安排了充分的实验和实训内容,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得到较为系统和专业的训练,为成为一名专业的感官评定员打下坚实的基础。尽管国内外的食品企业都在迅速接受和使用感官评定的方法,但却存在一个共同的现象,就是合格的感官评定专业人员非常缺乏。鉴于感官评定人员是进行任何一项感官评定实践的基本要素,专业人员的缺乏严重影响了感官评定结果的权威性。本教材的出版可以为各食品公司培训自己的感官评定人员提供一定的帮助。本教材不仅可以作为各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学参考书,还可以作为食品及日化产品等企业或研究所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本教材的编者大多来自各高校从事食品感官评定教学的一线教师,有着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为本教材的出版付出了极大的努力。他们是上海海洋大学的陈舜胜(第一章)、浙江大学的方忠祥(绪论、第二章和第九章)、甘肃农业大学的张珍(第三章和第四章)、广东海洋大学的周春霞(第五章)、华南农业大学的吴青(第六章)、南京农业大学的郑永华(第七章)和青岛农业大学的陈海华(第八章和第九章)。全书由方忠祥统稿。感谢中国农业大学的鲁战会副教授,他为本书的编写提供了非常好的建议。还要感谢浙江大学叶兴乾教授,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他给予了大力的指导和支持。食品感官评定作为我国的新兴学科,基础研究相对薄弱,文献资料也较欠缺,加上编者的知识和经验有限,使得本教材难免有不足和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者2010年4月
浙江大学
展开

相关推荐